四、清代之后的基督新教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因“百年禁教”而受阻,虽然并未绝迹,但已举步维艰。然而,这个时期的欧美各国,并未就此停止针对中国的传教活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天主教在宗教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产生了独立于天主教的新兴宗派,如信义宗(路德宗)、长老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圣公宗)等,后来又从中陆续分化出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等众多宗派,这些新的宗派被统称为基督新教,主要分布于英、德、荷、美等国。当天主教在葡萄牙、西班牙等海上强国的推动下不断向海外传播之时,基督新教的一些宗派也开始注重全球性的宣教运动。1792年,英国人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1761-1834)创立基督新教的第一个宣教组织(即差会)——“浸会宣教会”,标志着基督新教宣教活动的正式开始。之后,英国的公理宗、圣公宗、卫斯理宗相继成立了宣教会。1810年,美国的公理宗、浸礼宗、卫斯理宗、圣公宗也先后成立了宣教会。由此,基督新教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传播。
清嘉庆十二年(1807),英格兰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受伦敦传教会差派,来到广州,成为第一位来到中国大陆的基督新教传教士。由此,开始了基督教在中国的第四次传播。从1807年来华至1834年辞世,马礼逊除期间回国休息几年外,在中国传教达25年之久。然而,由于马礼逊在华期间,清廷的禁教政策尚未解除,加之常常受到天主教传教士的排挤,因此他的传教活动并无太多建树,在他手里受洗的信徒不过区区五人。马礼逊来华之后,还有不少欧美传教士踏上中国的土地,但其宣教活动都没有太多进展。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放为商埠,西方传教士亦得了久居中国和“传教自由”的保障。从此,基督教传教士蜂拥而至,传教活动开始了新的高潮。这一时期,天主教各修会如耶稣会、奥斯丁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遗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等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华,至19世纪末已在中国建成五大教区,发展信徒达70多万人。基督新教各差会如伦敦会、公理会、圣公会、浸礼会、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循道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亦先后来华传教,在中国各地建堂传教。到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已达1500人,发展信徒达8万多人。
当基督新教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之时,亦传入了陕西。清光绪二年(1876),中华内地会的英国传教士首次来到陕西汉中,标志着基督教第四次传入陕西。之后,其他差会亦相继来到陕西,开展传教活动。基督新教传入陕西,在时间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 世纪70 年代至抗日战争之前,一些较大的宗派差会由南、中、北三路进入陕西,如中华内地会、挪华盟会、英国浸礼会、瑞华会、北美瑞挪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圣公会、公理会等;第二阶段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这一时期又有一批新的宗派进入陕西,如信义会、美国亲信会、循理会、传道会、基督徒聚会处及真耶稣教会等。基督教在陕西的传播区域甚广,全省90个县都被各差会划作传教区域,其中四分之三的县有传教活动。自1876年中华内地会入陕,先后有20 个左右的基督新教差会进入陕西传教。几十年间,基督新教传到陕西的大部分地区,但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势力比较薄弱。三个较大的差会协同会、浸礼会和信义公会的主要势力都集中在关中地区。协同会主要集中在关中西部地区,浸礼会主要集中在关中中部地区,信义公会主要集中在关中东部地区。较早进入陕西的差会基本上已经划定了传教范围,后来入陕的差会便只能在原来差会的传教范围内寻找落脚点。因此,不少地区会同时有数个差会活动。以下,将传入陕西的几个影响较大的基督新教宗派,按其传入年代,依次作一简要介绍。透过对这些宗派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新教在陕西的传播概况。
中华内地会
中华内地会由英国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于1865年创立,总会设在伦敦,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分会,上海设有办事处,主要在中国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活动。
清光绪二年(1876),中华内地会传教士鲍康宁(F.W.Baller)、金辅仁(G.King)从汉口出发,沿汉江而上,来到陕西汉中,中华内地会成为最早进入陕西的外国差会,鲍、金二人成为最早来到陕西的基督新教传教士。鲍、金此次来陕,只逗留了很短的时间。不过,不久之后,金辅仁又与另一传教士巴德(Budd)及两名中国职员由上海出发奔赴西北。五个月后,金辅仁与巴德遍游陕西省内各要地,复返上海组织传教士计划再赴陕西。1879 年,金辅仁夫妇再次来到汉中,创立教会组织,并修建了第一所永久性教堂,汉中成为内地会在陕西的一个中心据点,也成为基督教最早传入陕西之处。金辅仁夫妇之后,又有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传教士相继进入陕南的安康、西乡、城固、洋县、勉县、岚皋、石泉等地传教。
英国浸礼会(中华基督教会陕西大会)
英国浸礼会1792年成立于英国伦敦,1861年传入中国,在中国的总部机构设于上海。
清同治十二年(1873)前后,美丽富饶的渭北平原因回民起义及连年旱灾,变得田园荒芜,人烟稀少。原籍山东青州府的焦云龙在陕西三原任县令,见此情景,便致信青州,召其乡人移民陕西,开荒种地。焦云龙的号召立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响应,很快便有不少山东人来陕居住。移民队伍中,有不少已经信仰基督的信徒,他们在三原县阎家滩(今荣和村)、大程一带(今太和村、福音村)定居。由于缺乏教牧人员,这些信徒致函山东青州教会,力邀教牧人员来陕西牧养信徒。时在山西太原传教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闻此消息,遂派遣传教士邵涤源(A. G. Shorrock)、敦崇礼(Moir Duncan)、莫安仁(Evan Morgan)等于光绪十七年(1891)至光绪廿一(1895)年间,先后来到三原。先有基督徒,后有传教士,成为三原教会的一个突出特点。邵、敦二人来到三原后,在三原福音村建立了教堂。1903 年,在西安东关东新巷、太平巷一带购得土地50 余亩,设立了差会办事处,是为浸礼会在陕西的总领导机构。在省办事处下分设三个区会,即西京区会、渭北区会和陕北区会。1933 年,浸礼会在陕组织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改称中华基督教会陕西大会。
瑞华会(陕西信义公会)
瑞华会是由瑞典传教团体组织的差会,属内地会系统。光绪十三年(1887),瑞华会在征得此前来华的欧美差会的同意后,将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及陕西东部渭河以北地区这个三角区域划为该会布道区,其组织称为秦晋豫瑞华会,又称秦晋豫信义公会,总办事处设在山西运城。
光绪十七年(1891),瑞华会进入陕西,在陕西设立两个总会,一个是以大荔为中心,包括潼关、华阴、华县、蒲城、渭南等县在内的陕南总会;一个是以韩城为中心,包括郃阳(今合阳)、澄城、白水、宜川、黄龙等县在内的陕北总会。总会以下设有分会,分会以下在各乡镇又设立支会。自上而下,各级组织都有由牧师、长老和教徒代表组成的委办会,在委办会下设有帐篷布道组、妇女传道会、新春布道会等组织来推动教务。1928年,瑞华会更名为陕西信义公会。
中华基督教协同会
中华基督教协同会原名美国协同会,也称斯堪的纳维亚联合会或北美瑞挪会,1890年,由范岚生牧师(Fredrik Franson 1852-1908)创立。光绪十七年(1891),该会进入中国。
光绪十九年(1893),美国协同会进入陕西。传教士通过差会进入陕西后,就可在选定的县区内各自成立教会,经济也各自独立。因此,传教士在各地最早设立的教堂即成为该处的总会和总堂,由此分出的据点即成为分会和分堂,对外皆称协同公会。清宣统二年(1910)前后,在西安建立了差会总会务所,并成立了陕西协同总会的领导机构,原先散在各处的“总会”便成为分会,接受总会的领导,其中除陕西境内的分会外,还包括甘肃两个分会。1930 年春,差会领导重新组织陕甘委员会,并冠以“中华”二字,基督教中华协同会陕甘委员会由此诞生。
挪华盟会(商洛区基督教联合会)
挪华盟会为挪威基督新教的差会,属内地会系统。1884 年成立,光绪廿五年(1899)来华。
光绪廿六年(1900)年,挪威传教士王耀基(Christian Vatsaas)由汉口出发,沿丹江北上,进入陕南,最后在丹凤立足。光绪廿九年(1903)年,在丹凤县龙驹寨建立了第一座教堂,并以此为据点向周边发展,在丹凤、洛南、商南、商县、山阳、镇安等县建立了教会组织。挪华盟会的组织称商洛区基督教联合会总会,1933 年改名为商洛区基督教联合会。二战期间,由于经济发生困难,1943 年,该组织加入了美国基督教宣义会,改组为陕西基督教宣义会。
公理会
公理会属公理宗教会,16 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主张各个教堂独立自主,由信徒公众管理,故名公理会。公理会主要分布于英、美等国,19 世纪初传入中国。1862 年公理会进入华北,1900 年以后,有传教士进入山西建立教会。
1914 年,基督教华北公理会的美国差会由山西汾阳进入陕北,将陕北北部划为本会的宣教地。1920 年时公理会在陕北设有28 个布道区,全部是由神学院校或圣道馆毕业的中国人担任布道员,而没有一个外国传教士,教务归山西公理会统管。公理会在绥德、榆林、神木、府谷、米脂、横山、葭县(今佳县)、清涧等地都有传教活动。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陕西区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立于19 世纪60 年代,总部设在华盛顿。该会于光绪廿九年(1902 )进入中国,1934 年在上海成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总会下辖华中、华东、关东、华北、华西北、华南、华西等联合会及若干省区会。陕西区会隶属于华西北联合会,会址设在兰州,陕西区会设在西安。
1915年,上海安息日会时兆报馆河南省书报员刘廷相,来陕推销《时兆月报》,行至潼关,与三原福音村浸礼会牧师刘丹芝于旅馆相遇。交谈之后,刘丹芝对安息日会的道理很感兴趣,于是写信推荐吴廷相到三原大程镇和福音村推销《时兆月报》,并在此传道。此后,临潼谭家堡子的刘传温受刘丹芝委托,到河南漯河安息日会联络。1916年,安息日会河南区会差出美国牧师史列民、李宏贵来陕,在三原大程举办布道会,以后又在福音村和谭家堡分别成立了教会。1919年,美国牧师怀德在西安成立安息日会。安息日会在陕西境内设立的分会先后大约有20 余处,分布比较分散,陕北、关中、陕南都有,其中有一些是在其他宗派的教会基础上开办的新会。
中华圣公会
圣公会属于安立甘宗,安立甘宗原为英国国教,因此圣公会的制度和宗教仪式皆遵循英国的模式。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圣公会传入中国,随后英国和加拿大圣公会亦陆续在华建立教会。1912年,三国圣公会联合成立中华圣公会总会(会址设在上海),下设江苏、华北、华南、四川等14个教区。
1916 年,中华圣公会总会葛培六、浦化人两位会长来陕,筹划成立了陕西中华圣公会,会址设在西安北大街西华门附近。为了扩展工作,1921、1922 年又连续调来董健吾、蔡匈廷等人,开办了西安中学、孤儿院、收容所、毛巾厂等。不久后,葛、董二人相继离陕。因人事的变动,西安中学、孤儿院等在1925 年后相继停办。1929 年,杨春之调任陕西会长,陕西中华圣公会的工作又逐步开展起来,在北郊呼陀寨设立讲道所,在长安县丈八沟设立分堂。1931 年,成立咸阳中华圣公会。这个时期,陕西中华圣公会没有正式主教,先由华北教区主教代理,后由河南教区主教代理,直到1934 年方调沈子高来陕担任主教。1935 年,沈子高在长安魏家寨设立圣公会分会。1945 年,在西安北大街建成景风堂,作为圣公会的正式座堂。
信义长老会
信义长老会为挪威的一个基督新教组织,在中国的总部设于汉口。1918 年,信义长老会的挪威籍牧师夏鸣华(Rev.O.A.Sommernes)从湖北枣阳到陕西安康开始传教。安康原是内地会的传教区,信义长老会初来时只得沿街游行布道。1927 年,内地会将安康县城西关教堂地基售于信义长老会(此前教堂已毁于大火),并于1928 年撤离安康,将教务移交给信义长老会管理。信义长老会在内地会教堂旧址兴建新堂,作为信义长老会陕南教区的总堂。之后,又相继在恒口、蜀河、旬阳、汉阴、石泉、平利等地设立分堂、布道所和聚会处,教务日渐发展。1943 年,夏鸣华回国,由挪威籍牧师尤汉森(Tidemann Johansen)接替他的工作,成为安康教区的负责人。
基督徒聚会处
基督徒聚会处是由中国教徒创立的一个教派,1922 年由华人倪拆声创办于福州。1928 年以后,上海的聚会处成为全国的工作中心。该组织主张脱离宗派,在各地建立地方性教会。
30 年代聚会处逐渐从沿海向内地发展,1933 年传至西安,但一直到1944 年才正式成立西安基督徒聚会处。该组织成员不多,1950 年时约有百余人。聚会处在陕西有分会三四处,只有眉县一处为时较长,其他如宝鸡、咸阳等处,皆为时很短。
中华循理会
循理会为美国基督新教宣教会,1882 年成立,本部在芝加哥,属卫斯理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来华开教,将河南作为传教区,先后在河南郑州、荣泽、开封、杞县传教。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河南沦陷,循理会于1941 年派传教士戴永冕(James Hudson Taylor II,1894-1978)夫妇来陕创办教会。戴氏夫妇先在宝鸡市新马路集合河南逃难教徒百余人建立宝鸡循理会组织。之后,戴永勉在凤翔县城与内地会合创办西北圣经学院,培养中国传教人员,戴永冕任院长。
该段时期,陕西范围内尚有其他若干宗派活动,但由于影响并不太大,加之本文篇幅有限,所以不作一一叙述。
以上所述,便是基督教传入陕西的大概经过。由于资料严重不足,加之本人水平所限,所以文中难免错漏之处。写作此文,是想给对该话题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线索,并就教于方家。
(全文完)
原载于《陕西基督教》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