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节期的设置,来引导基督徒的灵修,是普世教会的悠久传统。其核心要义就是通过对时间的节期安排,使基督徒在一年的时间里与耶稣的一生相遇。
通过礼仪年中的节期,教会传统的深意在于使基督徒通过时间和季节的节律,在对耶稣基督生命的默想与效法中,进行灵修的实践。因此,在人们即将开始准备将临期和圣诞节之时,有必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节期?如何通过节期来进行灵修?第二,基督徒灵修的实质是什么?第三,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应如何理解基督徒的灵修?如何构建中国化的灵修神学?第四,如果说基督徒灵修的根基在于基督论,那么,以圣诞为主题的灵修默想,需要一种怎样的基督论作为其基础?希望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有益于基督徒进行将临期和圣诞节的灵修,还能有助于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整体建设。
一、 按节期进行基督徒灵修
节期是什么?节期首先是自然的节奏或时间的节律。按照《创世记》第1章14节所述,“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上帝创造日月,在天上形成光体,就是让我们感觉到时间的流动,随着日月的变化而有季节的更替,并由此而“做记号、定节令”。中国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样,按照日出、日落的节奏,以色列人对于上帝的话,也要“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申6:7)。由此而发展出晨祷、晚祷的灵修传统。
在自然因素之外,历史事件越来越在节期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以色列人,在时间的流转中,年度性地以民族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即“出埃及”为庆祝的内容,举行逾越节。逾越节成为以色列人的身份标记。对基督徒来讲,在历史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帝曾经亲自来到人间,他降生成人,并且在地上传道、行神迹,并受死、埋葬和复活。所以,基督教礼仪年就围绕着耶稣基督的降生与复活这两个枢纽,形成两个重大节期:一个是将临期和圣诞节,记念并庆祝耶稣的降生;另一个就是四旬期和复活节,记念并庆祝耶稣的受难复活。
基督教节期的实质是庆祝。庆祝有三方面的内涵:第一,我们运用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的变化流转,来深化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第二,庆祝是整个教会聚集在一起,记念上帝在历史中所留下的恩典。第三,庆祝藉着对历史事件的记念,使我们在当下举行庆祝,从而体会和领悟到上帝对人的恩典,更进而对未来上帝的拯救有美好的盼望。
基督徒的节期以拿撒勒人耶稣的生平为中心,也就是他的道成肉身、受难复活等生平奥迹。教会传统采用节期的方式,对耶稣的生平进行记念和庆祝,其宗旨是让人们伴随着自然、宇宙、季节的变化,进行灵修生活。记念上帝过去在耶稣身上实现的恩典,庆祝并加强我们与耶稣基督在当下的联合,期盼他的再临。
二、 灵修就是生命的养成
对基督徒来说,什么是灵修?一言以蔽之,灵修就是生命的养成。基督徒灵修学,就是以耶稣基督为根基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圣父上帝创造人,是要使人分享在他里面的永生与福乐;圣子基督降生成人,是使人可以通过他并在他里面,与作为生命源泉的上帝相联接;圣灵是生命的赐予者,是使人生命迈向圆满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人在基督里的生命,是一个立体的生命,因此,基督徒灵修也是立体的灵修。大致来说,人在基督里的生命可以分成四个层面:第一,最核心的是内在生命层面。人的生命是在与基督的关系里面才能建立。人活在基督里面,基督活在人里面。与基督的共融,使人的生命能进入三一上帝的拥抱之中,使人的心成为三一上帝的居所。第二,道德生活层面。生命在时空的展开,即为道德生活。人的思想、言语与行动,是内在生命在具体生活中的延伸。第三,社会生活层面。社会性是人从上帝那里禀受而来的本性。人总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成为自己。人要在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将内在的生命实现出来。第四,宇宙万物层面。上帝创造的是一体的宇宙,在自然万物中,只有人具有上帝的形像与样式。引领与协同万物赞美与敬拜上帝,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本分。人的生命,要在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关系中才能走向圆满。当然,将基督徒灵修分为这四个层面,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在实际的生命养成中,这四个层面并非隔离分裂的,而是彼此包含,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基督徒活泼的立体生命。
三、 心统性情:中国化基督教灵修神学的核心概念
生命的立体性,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类似的表达。基督徒的灵修是建立人与基督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邀请基督以他兼具神性与人性的生命,来“动人的心,怡人的情,养人的性”。在基督里,建立并修养人的心、性、情,这应成为中国灵修神学的关键议题。在此意义上,中国灵修神学就是中国基督教的心性论,或可称为心性神学。所谓的心,是人之所是,是人之所在,就是人在圣三上帝的共融中被给予、被滋养、被引领的新生命。垂直而言,它包含人与圣三上帝之间的共融关系,即所谓“人心即天心”;平行而言,它包含人建立并修养的德性生命,意指在教会中人与他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团契,即所谓“心包万物”。所谓的性,就是人在三一上帝的拯救与引领中,得以恢复人受造时从上帝而禀受的形像与样式,在福音的光照下,按照上帝的诫命和律法而生活,一天一天地相似于基督。所谓的情,包括人的情感与意志,尤其是人在面对创造、拯救与圣化的三一上帝时的超越性情感,如崇敬、赞美、哀伤、悔改等。在基督里的灵修,就是激发人的这些超越性情感,使人效法基督,以意志服从于上帝爱人的计划,推动人性的各类情感要素如悲、喜、哀、惧等,转化为具体的伦理行动,以迎接上帝天国的来临。总而言之,基督徒灵修就是在与圣三上帝的共融中,“心统性情”,使人在基督里的生命得以丰盛圆满。
与其他文化或信仰不同,基督信仰的实质不是一个思想体系,也不是一套伦理学说,而是与耶稣基督的相遇,并由此而建立与圣三上帝相融共契的生命。正如基督信仰的经典表述即“使徒信经”所显示,它的核心并非阐述一个教义或一套伦理,而是讲述耶稣这个人的生平,也就是他的降生、受死、复活、升天与再来。因此,基督徒灵修的核心与基础同样是基督论。基督生平的每一重要主题,皆可为基督徒灵修神学提供不竭的活水泉源。对将临期和圣诞节的灵修来说,就应以基督的降生成人为中心和依据。这就是以道成肉身为核心的基督论,尽管其他基督论主题如十字架受难等也无可避免地会涉及。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即“生生基督论”,来表明它对于基督徒灵修学的基础性意义。
四、以耶稣生平为基础的灵修神学
基督教以《使徒信经》(或更严谨的《尼西亚信经》)为其神学纲要,其中有六句是在讲耶稣基督。可见,基督的一生,尤其是其五个片断即降生、受难、复活、升天与再来,构成整个《使徒信经》乃至整个基督教神学的核心。就《使徒信经》这一特点而言,人们常说,基督信仰不是相信一套教义或思想学说,而是藉着那个在历史中生活过的拿撒勒人耶稣,进入与上帝之子基督“互寓相摄”的生命状态:人生活在基督里面,基督生活在人里面。对基督徒来说,人在信心中记念耶稣基督在历史中的言行,在当下的每一场礼仪中分享临在于饼和酒中的耶稣基督,也盼望他未来的二次来临带来的新天新地。由过去、现在与将来所组成的整个人类历史,都在耶稣基督里面得到了整合。
甚至可以说,六条关于耶稣基督的信条就是整个使徒信经的概括。它起于基督之为“上帝独生的子”,然后是他在地上的生平,核心是他的受死复活,最后是他的再来,审判活人死人。简言之,《使徒信经》既包括了耶稣的历史性生平,即从他的降生到他的升天;也包括了耶稣的宇宙性生平,即从他在永恒中生于圣父,到他第二次来临,带来新天新地,为世界带来终极的和平。宇宙万有的起源及其终结都在耶稣基督里。他的历史性生平与宇宙性生平相互光照。信经中耶稣的生平六句,便与从“上帝创造”到“我信永生”的信经十二句,共振阐明。
由于《使徒信经》保持简洁精练的特点,对于基督在永恒中的生出几乎没有着墨,故此,我们需要结合更加严谨、正式的《尼西亚信经》,尤其是其对圣子之生于圣父的表述,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基督两次受生之意义所在。它包括:第一,圣父在永恒中生出圣子,将生命之本体完全地通传给他,他们结成的团契就是一个永恒的生命流动。第二,在圣灵的大能之下,圣子由马利亚而生,创造主取了受造物的样式,使人与万物可以在他里面,与上帝相联合;他在十字架上受难,救赎人罪,将神性生命倾倒在世间;他以复活战胜死亡,显示神性生命的大能。第三,圣灵将基督的复活生命实现在相信他的人里面,使基督诞生在每个信徒的心中;圣灵还以其大能,将人与复活的基督相连接,使基督在人里面活出他的生命。基督就是那生生不息、永恒流动的神性生命。他还出于恩典,将这样的神性生命通传到信靠他的人里面,并持续地内住在人里面,引领人效法他,活出基督。这些内容都应包含“生生基督论”之内。
五、圣子在圣父里的永恒“生生”
成熟的《尼西亚信经》对圣父生出圣子有精致而准确的描述:“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从上帝出来的上帝,从光出来的光,从真上帝出来的真上帝,受生的,不是被造的,与父一体的。”圣子由圣父所生,是在万世之前,也就是说,是在时间与空间之外,也在逻辑之外。圣父是纯粹的一、全然的一,就是神性生命自身,是一切生命的根源。
圣子是圣父在永恒中的“生生”。当圣经用“圣言”(或译为“道”)来称呼圣子时,就是说,圣子是圣父的话,在他的话里,圣父完全地倾吐出他自己。当我们不得不用人的语言来描述圣父与圣子之间同性同体、却又处于位格性的爱的关系之中的状态时,“生”成为一个最恰当的词汇了。在“生者”圣父与“受生者”圣子之间,不仅分享爱,而且分享无上的喜乐与至福,而这意味着圣父与圣子还在一个神性的“第三位格”里分享着他们共同的喜乐。圣父完全地爱着圣子,圣子也完全地爱着圣父,他们在彼此完全的投入与承担中进入一个“更新”的自我,互为唯一地共在中的自己。这个第三位格既不是圣父,也不是圣子,却又是与他们完全同性同体。这个神性的“第三位格”是赐生命之主圣灵。{1} 这样,三一上帝就是一个永恒的在爱中流动着生命的共同体。
六、道成肉身的生生论:基督为地上的生命而降生
当圣父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万物时,他是通过圣子与圣灵将存在给予万物。所以,《尼西亚信经》强调说:“万物都是藉着圣子受造的”,因为他就是由上帝而生的完全的上帝。最初被造的事物,都带着三一上帝这个生命团契的印记,并与这个神性团契内部永恒的生命交流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这样,受造界才能呈现出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为表示万物与三一上帝之间的生命联结,圣经作者甚至隐约地以“生出”的方式来描写世界的来历。《创世记》2章4节说“创造天地的来历”时,“来历”一词的希伯来原文就是“家谱”,其动词词根意为“生出”,换言之,就是“天地之被创造的出生故事”。
即使在罪由一人进入世界,苦与死亡临到众人之后,上帝仍然以多种方式启示他自己,进入这个世界,使人能够回归到神性生命的团契之中。一方面,他在历史中行动,通过先知向他的子民说话,使他们能够遵行他所启示的律法而保守他们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一些神圣家族如亚伯拉罕与大卫家,应许他们如“众星”一般的后裔。他将在这些家族中“生出”弥赛亚君王(诗2:7),维持着世界的公义与和平。圣经中数量众多的家谱,表明上帝在子民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中,保持着他与受造人类及万物之间的生命联系。当时期满足时,上帝自身将以成为受造世界一部分的方式,以人的样式降生,来圆满地实现他创造世界的原初计划。
在圣灵的大能之下,圣子在马利亚的腹中取得了肉身,降生于世,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耶稣降生为人,生于以色列和人类历史之中,显明了圣子在永恒中的受生。圣子第一次在永恒中的受生,预示着上帝要降生成人,以拯救众生;圣子第二次在历史中的降生,显明了它第一次在永恒中的生出。基督是众生之根源。圣子第一次在永恒中的生出,是耶稣降生为人,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能在他里面同归于一、与三一神性生命共融的根源与保证。圣子第二次在历史中的降生,使上帝在他身上预定的将生命通传于人与万物的拯救计划实现出来。圣子在历史中的降生成人,与他在永恒中的生出,相互呼应,以实现上帝经营世界的奥秘计划。
因此,耶稣的降生,使得这个受造的、被罪伤害的、被死亡辖制的世界,能进入与圣父和圣子之间始终交流着的永恒生命的共融联接之中。拿撒勒人耶稣是成了肉身的圣言,他是人及万物进入与上帝生命共融的唯一希望。圣子成为与我们一样具有身体和灵魂的人,使我们通过他与上帝联合。同时,一切受造物也都能在降生成人的圣子中,进入与上帝的融通之中,因为圣子上帝通过他的肉身而与受造的物质世界相联接,在这个世界里播下了一粒彻底转化世界的种子。那位降生在伯利恒的婴儿,就是人与宇宙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在拿撒勒人耶稣里面有完全的神性,他的使命就是从上帝那里出来,承担父所交在他手里的万有,使它们能归到上帝那里去(约13:3)。他降生为人,为使他里面的神性生命完全地通传给人,他还走上十字架,接受死亡,在彻底的虚己、倾空、舍己中,将他生命的“血和水”倾倒在人类和世界里面。在十字架上,他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交换”:他将人的苦难与死亡承担在自己身上,却将自己里面的永恒神性生命通传给人。
圣子的神性生命不能被死亡所禁锢,他以复活向人展现神性生命的光辉。基督的复活生命是人的生命之根,是世界的生机之源。在与弟子们度过一段时间,向他们展现复活的样式,并讲解在自己身上启示出的上帝奥秘之后,复活的基督完成他在地上的工作,升天到天父上帝的右边。他将人性的经验带到圣父圣子的神性团契之中,将世间的一切祈求转告于父。并且,父与子联合派下圣灵,在教会内源源不断地将他的复活生命注入人间。
七、灵修神学中的“生生”:人在基督里面,基督在人里面
基督升天,坐在父的右边。他们联合派出圣灵,也就是将他们共同分享的生命呼出到世间。在圣灵降临的五旬节之后,基督生生世界的计划就完全通过教会来实现。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通过教会这个途径和场所,基督不断地生养我们和世界。这可以用三个比喻来进行理解。第一,无形与有形之间的结合。基督以他灵性的身体坐在圣父的右边,但他同时与地上的教会相连接。在地上,教会以物理建筑、社会人群、制度体系、有形礼仪、伦理共同体等有形可感的样式存在。这些事物与居于天父右边的基督联结为一体,成为一个单一的位格主体,就像身体与灵魂结合为一个整体的人一样。第二,夫妻婚姻之间的结合。基督是新郎,教会是新妇,他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体”。第三,头与身体之间的结合。在天上的基督是头,在地上分散的教会、不同的教会职分如同人的不同肢体。头与肢体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基督身体。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意味着教会永远与基督联合在一起。教会既是基督将生命倾注于受造界,使其保持生生不息的工具与途径,本身又是受造界所迈向的目标。
具体而言,教会通过宣讲圣言、实行圣礼而将神性生命倾注于世界之中。甚至可以说,宣讲圣言本身就具有圣礼的特性,是通过嘴可说、耳可听的人类言语来传递上帝的无形恩典;实行圣礼也不可离开圣言,因为离开上帝的话语,圣礼就没有效力。当圣灵一方面赋能于人所传讲的上帝话语,另一方面感动以耳倾听的人心,从而使人产生信心之时,基督就诞生在那个人的心中,从天而来的神性生命就进入了这个世界。教会的一切圣礼都指向感恩礼(圣餐礼),并从感恩礼中获得力量。在感恩礼中,通过呼求圣灵,在教会献上的饼与酒之内,基督的血与肉再次进入受造界。通过物质的碎片即饼与酒,神性生命抵达人的存在深入,也抵达人所在的整个受造界。在感恩礼中,天地万物同受神恩、同颂礼赞。教会的感恩礼贯通“天”与“地”,拥抱并渗透一切受造物。
基督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为的是使人能在他里面获得新生,分享上帝的神性生命。圣灵进入人里面,使人在信心中接受基督在十字架上倾流而出的生命,重生在基督的里面。人被恩典释放,享有在基督里面的真自由。同样,在教会的宣讲与圣礼中,圣灵引领人效法耶稣的样式,活出基督的生命。圣子在永恒中的生出,在历史中的降生为人,其着眼点都在于我们活在基督里面,基督活在我们里面,基督在我们里面活出他自己的生命。
结 论
本文从基督宗教礼仪年的圣诞节期入手,分析其中包含的灵修神学意义,进而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术语,为其提出一个相应的灵修神学框架,即“生生基督论”。在三一论层面,它意味着圣子从圣父那里的永恒生出;在基督论层面,它意味着基督生于历史和世界之中,为人预备与神性生命相共融的通道;在德性论或修养论层面,它意味着人在基督里重生,同时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样式,使基督成形在人里面。以这样的生生基督论为基础的灵修神学,可以为基督信仰接纳并整合丰富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提供更大的可能。
脚注:
{1}对上帝三一论这样的表述,尤见12世纪的中世纪神学家Richard of St. Victor (1123-1173 CE), Richard of St. Victor: The Twelve Patriarchs; The Mystical Ark; Book Three of the Trinity, trans. Grover A. Zinn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79), pp. 387-389.
本文选自《陕西基督教》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