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讲章分享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讲章分享 > 详情 
耶和华衡量人心
2010-03-29  作者:周志治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 返回列表

经文:林后10:12;箴16:2

  圣经中的《箴言》常常向我们展现好坏两种行为模式,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阐释“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两种历史观,在此我们要对比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被称为世界的思考方式,一种被称为属灵的思考方式。圣经如此解释前一种思考方式,“他们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林后10:12),这种思维方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为没有比自己更高的标准,便以自己来做标准。而后一种思维方式凡事尝试从上帝的角度来理解,对于某一件事,上帝的标准是什么,希望自己能够满足上帝的标准。
  圣经说得好:“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16:2)上帝不看表面,他衡量人心里的动机。在《箴言》中有许多直接的训诲,要人从自我中心、自我标准的无知,转向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标准的智慧。从某种角度讲,如果我们知道什么事是上帝所恨恶的,我们就能够避免犯错,并且知道如何行是上帝所喜悦的。下面我们从《箴言》第16章挑出五组上帝所不喜悦的思维方式,尝试理解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来讨上帝的喜悦,使自己蒙福。

  一、骄傲(箴16:5、18)

  “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箴16:5)。骄傲是心里的,却也常常会表现在外表上,《箴言》6章17节形容为“高傲的眼”,这双眼并不正看,只看上不看下,神气十足,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不听劝告。骄傲的人哼气朝上,不知自己脚踩何地,藐视任何人,是无可救药的。骄傲是天使长堕落为魔鬼的原因,也是人堕落的诱因。骄傲的结局是败坏,“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可见骄傲会给自己带来很不好的结果,“戒骄”也就成为自古以来道德教育的“第一戒”。
  圣经教导我们要凡事谦虚(弗4:2)。一个谦虚的人,会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弱点,敢于请求帮助,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社会是个争强好胜的社会,是个讲究面子排场的社会。对于骄傲的人来说,承认自己需要和帮助不仅是件羞耻的事,许多平日的朋友也将踪影全无。这是骄傲的心性在作祟,只有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无能,才能不继续错下去。这好比坦诚地告诉医生病痛在哪里,病人才能得到较好的医治。人若不谦虚,他的心就不踏实,正如耶稣说的,“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安息。”(太11:29)

  二、撒谎(箴16:13、28)

  “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箴16:28)“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箴16:13)这是讲到言语诚实的重要性,而许多人并不把撒谎当一回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出不真实的话来,这就是撒谎。圣经说,魔鬼是撒谎者之父。因此人都要禁绝谎言和随便指责人、容易产生纷争的话。
  有一个喻道故事说:在洋澄湖有一老一小两只螃蟹。有一日,它们一同走在湖边,老螃蟹回头一看小螃蟹就不以为然,“你咋么横着走路,你岂不知你的样子要多难看就多难看吗?”小螃蟹鼓着眼睛说:“我可只会这样走,你不也是这样走吗?我走得不好,你能走好样子给我看吗?”于是,老螃蟹迈开十脚,费力的要直走,却是不能。人常是“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将自己放在审判者的地位上,却从不自省(太23:3、4)。人应自己作出榜样才有资格评判别人。
  英文有一个短语:“tell a white lie”,直译就是“撒白谎”,意为“善意的谎言”。有个医生告诉我,她现在都将病人的病情如实相告,免得有被告上法庭的顾虑。事实上,企图以人的方法来担当别人的弱点,从属灵的角度上讲也是幼稚的。人不必怀疑上帝的能力、信实、爱心,因为上帝是信实、不误事的上帝。
  曾经有一位弟兄找我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他假设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许多爱国志士成为追捕对象。假如有个爱国志士藏在你家里,当日本兵盘问你时,你能不说假话,而告诉他们说“有”吗?这个问题我当时无法回答,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一个见证说:就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某日有一个基督徒在野外行走,恰好见到一个人正被日本兵追捕着,他也看到那个人逃跑的方向。当日本兵追到他跟前时问他,“有没有看到一个人在跑?往哪个方向?”这个基督徒心里想,不告诉他们就得撒谎,告诉他们又恐怕那人被抓住,真是左右为难。最后他决定相信公义的上帝必定亲自负责,会保守那人不致因他的诚实而受害,他就按他所见到的方向指给日本人。可是日本兵不信任中国人,他们想,中国人肯定是指着相反的方向。于是,就朝着相反方向追去。
  圣经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3:2)

  三、怒气(箴16:14、32)

  “王的震怒,如杀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箴16:14)“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箴16:32)《箴言》要求人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别人,只要是怒气,都要想尽办法来止息它发作。古语说:“攻城容易,克己最难。”这个容易的“攻城”对于我们来说无关重要,而这个不易的“克己”却是无可回避,一定要尽力来消除它的。位份越高的人,越是发不得脾气,君王若是在盛怒之下,不按理智做决策,造成的后果恐怕严重。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里告诫门徒:“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5:22)耶稣讲到的这个“审判”,是延续古人的话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杀人受审,是人间法律;向弟兄动怒受审,是天国戒律。杀人与动怒的区别之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主耶稣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杀人大多先从怒气开始,禁绝杀人大罪应该从消除心中怒气入手。
  人堕落后的第一项大罪是该隐杀其弟。该隐自己做错了事,却迁怒于兄弟,从而举手杀人。而怒气从何而来?常常从内心的不平衡产生的。古教会传说,主耶稣曾经医治一个枯干了一只手的人(可3:1-6),那人后来当了兵,耶稣被钉十字架时,举枪刺耶稣肋下的就是那人。这个人的身体得到了医治,可是他内心却不接受主的医治,竟然恩将仇报。犹如一只手枯干一只手发达,这个人就不平衡,许多人的心理也是这样,常常没理由的不平衡。教会里犯这种病的人也不少,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心理不平衡,生了嫉妒就寻机会打击。基督徒应该看到心理不平衡给自己的灵性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追求内心的平安平衡,做“使人和睦的人”(太5:9),是何等的重要啊!

  四、恶计(箴16:27、30)

  “匪徒图谋奸恶,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箴16:27)“眼目紧合的,图谋乖僻;嘴唇紧闭的,成就邪恶。”(箴16:30)这是对恶人外表的一种很传神的描绘,恶从心生,却形于外,一旦得逞,害人不浅。虽然讲的是恶计,实际上说的是人心中的诡诈。上帝藉着先知耶利米的口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所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17:9、10)
  古人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圣经说,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应该说,人心的问题就是人灵性生命的问题。一个人一生的结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自己决定的。一个人在永恒里要受的审判,不要说具体可见的行为,就是内心最深处的意念,也是逃不过上帝的鉴察和判决的,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都不要存侥幸心态。
  耶稣常常责备法利赛人重外表不重内心,就如洗杯盘的外面,而里面却藏着污秽。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明白,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才能污秽人。”(可7:15)但愿上帝的话进入人的心里,人的生命都得到改变。

  五、邪路(箴16:25、29)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6:25)“强暴人诱惑邻舍,领他走不善之道。”(箴16:29)有的人不接受劝善,也不肯努力工作,喜欢走捷径,自以为聪明,结果自取灭亡。
  走歪门邪道的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会说,“偷来的水是甜的,偷来的饼更有味道。”(箴9:17)他也会说,“我们去打人当作消遣!……大家共用一个钱袋!”(箴1:11-14)他也会说,“酒在杯中闪烁发红,下咽舒畅,富有诱惑性。”(箴23:31)恶人以作恶多为荣,他们飞跑行恶,上帝所憎恶的人必行在其上。
  人生如旅途,人要不跌倒就应行正路。基督徒的路应该是传扬真道、助人为乐的路。南美洲梯拉得佛哥群岛上的土人,原极野蛮,顽梗堕落到极点。达尔文游历该岛之后,就说:“我宁愿去开化街上的狗,不愿意去开化那些土人。”这话传出,被一热心的基督徒名叫柏里慈的听见了,立刻请求到该岛传道,他的工具只是一本圣经。十二年之后,达尔文又到该岛,看见那些土人已由野蛮化为文明,衣饰整洁,前往礼拜堂听道。
  我们通过对《箴言》16章里头的一些警戒,对比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以自我为标准,一种是以上帝为标准。一个真正懂得避害趋利的人,他不敢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时时以上帝的话语为自己思考和行动的准则,因为“耶和华衡量人心”,耶和华“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所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17:10)公义的上帝是轻慢不得的!

原载《陕西基督教》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