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研经解经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研经解经 > 详情 
解经原则探讨(五)
2010-07-22  作者:陈鼎亮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 返回列表

第五讲 分辨经文的文体

  文体指写作的类别或种类,特征是具有特定的形式或内容。识别《圣经》中不同的体裁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释《圣经》。“芝加哥释经学宣言”里有四条是与文体有关:我们肯定《圣经》藉着多样的文学形式,用语言向我们讲明上帝的真理;我们肯定注意《圣经》不同部分的文体、形式及风格,是正确释经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看重体裁考据,视之为研究《圣经》的学科之一;我们肯定《圣经》虽然运用许多恰当的文学形式来记载事件、讲论及话语,然而均符合历史事实;我们肯定必须按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圣经》。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按文法、历史的意思,亦即是按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来解释。字义解经包括考虑《圣经》中所有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形式。
  《圣经》学者乔治?拉德教授说:“《圣经》是上帝的话,藉着历史中人的话而表达。”由于《圣经》有这种双重性质,我们需要做解释的工作。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所以它有永远的适用性;它在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文化向所有的人说话。但上帝是在人类历史特定的环境与事件中表明他的永恒真理,他选用各种可表达方式:叙述史、家谱、编年史、各种律法、诗歌、箴言、预言、谜语、戏剧、传记、比喻、书信等文体。为了正确解释《圣经》经文的“当时、当地的原意” ,我们不仅需要知道一些适用于《圣经》所有话语的通则,而且还需要学习适用于各种不同文学形式的特殊规则。上帝向我们传达他话语的方式,经常会因不同的文学形式而有所不同,诗篇与律法不同。我们必须知道它对原来的当时听众说什么,以及说的原因;其次我们必须学习此时此地那些相同的话语对我们的意义。
  举出几个例子,《罗马书》12章20节:“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很多基督徒读了这处经文,会直觉的去想,“把炭火堆在一个人的头上”有点不可思议。这是诗歌体,其实在这里“炭火”是代表上帝的爱,当我们以爱的方法来对待我们仇敌的时候,上帝的爱就好像炭火一样,会感化他,融化他刚硬的心。让他在那种情况之下不得不被上帝的爱所感动而回心转意。又如《传道书》10章2节讲:“智慧人的心居右,愚昧人的心居左。”好像不合生理常识,实际上犹太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以右为上,以左为次,用诗歌来表达智慧人与愚昧人的心在人心目中的两种境况。总而言之,如果我们能够认清某一段经文的体裁是散文还是诗歌,我们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解释。
  在《圣经》中主要的文体有:
  1、法律体裁。即上帝颁布给以色列人的命令的题材,就只有《出埃及记》20至40章、《利未记》全书、《民数记》5-6章,15章,18章-19章,28章-30章,34-35章,以及《申命记》的大部分内容。
  2、叙事体裁。叙事文当然是故事形式;但《圣经》中的叙事体最终目的,是藉着叙述圣经人物的故事、疑难及境况传达信息。《圣经》中的叙事是有选择性的,说明性质的,因为作者不是要写完整的传记,刻画圣经人物生平事迹的每一点滴。
  3、诗歌体裁。《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是旧约主要的五卷诗歌书。另外,许多先知书也有诗歌,有些中文《圣经》译本将这些经文以诗歌形式排列,使诗歌体及散文体的区别更加明显易见。旧约较前的部分亦有诗歌,例如《出埃及记》15章等。
  本文主要讨探旧约记叙体及诗歌体的解释。

  一、旧约记叙体

  《圣经》中叙事体文学类型比任何其它文学类型要多。它是重新讲述过去的历史事件,《圣经》叙事是由圣灵感动而写成的,它们讲述的不是我们的故事,而是上帝的故事,一个终极的拯救故事。用“文法、历史法”来看经文,文法可以让人对字的关系更清楚,从而对故事的流向更明白;语意的研究使原来的意义更澄澈。我们会通过上下文理、字意的基本方法去解释,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就需要我们去谨慎分辨经文与我们今天的关系。
  在解释旧约记叙体时我们要留意以下两点:
  一是解释旧约叙事,我们必须知道旧约叙事不是充满隐藏意义的寓言。如通常认为,亚伯拉罕通过仆人为以撒选妻的事是基督通过圣灵选新妇的寓言;以利亚在加密山与巴力的祭司之间的争战,理解为耶稣战胜邪灵的寓言;把挪亚方舟比作今天的教会;甚至连古教父奥利金也认为埃及的马淹死在红海中,是因为马有四条腿,是属情欲的必然结果;亚伯的祭物比该隐的祭物蒙悦纳,因为亚伯的祭物有血,预表基督的血更有功效。这都是对《圣经》的误读。但在《圣经》中明确地说:“上帝看中了亚伯和亚伯的祭物”,在《希伯来书》11章4节清楚地解释了上帝看中的原因。所以在解释旧约的事件常常参考新约,不要随意灵意化,曲解经文。
   其次单个的旧约叙事体不是为了提供道德教训。叙事体的目的是为讲述上帝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作为,并非提供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道德榜样。《约书亚记》2章记载: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两个探子到耶利哥打探情况,妓女喇合没有将实情告诉耶利哥王。这往往成为基督徒可以说谎言的理由和借口,它实际是在讲上帝怎样用一个在人看为卑贱的妓女来拯救以色列人的奇妙作为。又如《创世记》38章记载犹大与儿妇他玛之间有关道德败坏的事充斥全章,它们被准确地记录下来,《圣经》没有加以评论,但不代表《圣经》对此事的认同。在基督的家谱上,竟有犹大和他玛的名字(太1:3;路3:33)。这只说明了上帝的恩典遮盖了人的一切罪恶,他们之所以蒙拣选,绝对不是他们本身的道德彪炳,而纯粹是出于上帝的怜悯和恩惠。上帝能使用像犹大、他玛和像你我这样的人,再次证明了他难以度量的仁慈和恩惠。再如《圣经》记载了上帝听了雅各在伯特利的祈祷(创29:18-22)及雅比斯的祈祷(代上4:10),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祈祷要我们去效法。最近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名为《雅比斯的祈祷》在讨论如何学习雅比斯的祈祷,“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然而主耶稣“照你的旨意而不是我的意思”才是最美、最高境界的祈祷,真正需要我们效法。

  二、诗歌体

  《诗歌》起源于百姓的信仰生活。当散文不足以表达灵魂深处的感情,就用诗歌。在信仰与敬拜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希伯来的诗歌不具娱乐性,而是要在百姓的生活中,并它和上帝的关系上发挥作用。诗歌具崇拜方面的功能,调整百姓与上帝的关系;又具讲道功能,提醒百姓在上帝面前的责任。在圣殿和会堂中,《诗篇》乃是崇拜聚会的焦点。先知从上帝而来的话语常为诗歌的形式。诗歌不仅便于记忆,其中的信息也更动人情感,能力更强。新约中引用《诗篇》的程度,显出它在初期教会中的重要性。
  1、战歌。战歌是诗歌最早的形式之一。 出15:1-18,17:16;士5:,7:18-20;民10:35-36等都有诗歌的意味。强调对上帝的倚赖,不过其他大部分都因上帝的手制服仇敌而欢欣鼓舞,荣耀属于上帝,他将掳物、尊荣与他的子民分享。
  2、情歌。情歌成为《圣经》诗歌的第二大类,便是《雅歌》。有的按字面解释,将视之为戏剧,或是描述一位女子与她爱人的故事,或是三个角色的故事,君王要引诱女子离开她的爱人。但在教会传统中没有这样作,犹太教与初期教会将它寓意化,解为上帝或基督对他子民之爱;还有些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被掳之后对上帝之爱的教诲,代表上帝与以色列民之间的关系,或预表基督对教会的爱,雅歌并非仅是人间的爱情故事,也是上帝对他子民之间一幅爱的图画。
  3、哀歌。哀歌是最常见的诗歌。整个《诗篇》中共有六十余篇为哀歌,包括个人的(如诗3:,5:-7:,13:,17:,22:,25:,94:,137:等就是诗人或全国在痛苦中向上帝呼求。在《诗篇》之外,大卫还有两首哀歌,为扫罗和约拿单(撒下1:7-27)和押尼珥(撒下3:33-34)而写。这类诗歌为悲惨的遭遇伤痛,并向上帝求助。 4、赞美诗。赞美诗是《圣经》的诗歌中最接近纯粹崇拜的一类。它们不是忧伤的产品,而是因敬拜上帝的喜乐直接发出的称颂。这类诗歌提醒我们基督徒生活的真义,赞美上帝的动机和敬拜的理由,通常是讲论上帝的属性与作为吟咏时,带给人又新鲜又深入的崇拜经验,今日依然如此。
  5、感恩诗。感恩诗比赞美诗更特定一些,是感谢上帝回应特殊的祷告。我们几乎可以说,哀歌与感恩诗构成信仰的“前”和“后”:哀歌将问题摆在上帝面前,而感恩诗则赞美它的回应。(诗18:,30:,32:,34:,40:,66:,103:等)当上帝拯救他们脱离造成哀歌的困境之后,他们就唱感恩诗。
  6、欢庆之歌。欢庆之歌包含几类赞美诗,庆贺上帝与王和全国立约的关系 。这些诗歌是以色列自我意识的核心,因此应当划为同一类,不过,大部分学者都将它们分开。最中心的是更新立约之诗(诗50:,81:),或许是在每年圣约仪式中咏唱,这些诗对今日的灵性更新也很有价值。大卫的立约之诗(89:,132:)庆贺上帝拣选大卫家,具弥赛亚含义。这些诗篇确认上帝对以色列的拣选与呼召,作他特殊的子民。
  7、智慧和训诲诗。智慧和训诲诗(诗1:,36:,37:,49:,73:,119:,127:,128:,133:)和箴言一样,都颂赞智慧,视之为上帝赐给他子民的厚礼,并将智慧与上帝的话和“妥拉”相连。诗中呼吁百姓要知道自己的特权与责任,听从上帝的智慧,在灵里保持纯净与顺服。这些诗歌伦理性极高,很容易应用在现代基督徒身上。智慧书包括约伯记、箴言和传道书。所有智慧文学都是诗歌,但并非所有诗歌都是智慧文学。《圣经》的智慧文学有两种:一种是箴言文学,正如在《箴言》所见的。《箴言》或格言是普遍的真理,建基于广泛的经验及观察。《箴言》是一般的指引,通常都是正确的。它们是指引,不是保证;是教训,不是应许。例如,从生活中观察到懒惰会导致贫穷,一般而言都是对的,很少有例外。若干的《箴言》指出,敬虔的结果是长寿,但间或有例外。
  8、咒诅诗。咒诅诗(诗12:,35;,52:,57-59:,69:,70:,83:,109:,137:,140)通常是哀歌,讲述极大的苦难与想要申冤的急切。因此诗篇137篇8-9节有这样的话:“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现代人对这类话语感到震惊、过分,还有人怀疑《圣经》作者的伦理程度。然而《圣经》学者道格拉斯?斯图尔特认为这是《圣经》中典型的咒诅诗。它们引导诗人用话语向上帝并藉着上帝表达对别人的愤怒,而不是用话语或动作对人发泄愤怒。《诗篇》137篇的作者所做的,是使用极端夸张的措辞,将以色列民族受苦难的感受向上帝倾诉,对象不是巴比伦人,这只是诗篇文体的一种功用。
  此外, 解释诗歌要注意的另外一点是———修辞。由于诗歌注重意境和感情,所以常会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或用比喻,甚至用人格化的方式去描写人和事物;例如:《诗篇》第6篇:“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在此诗人的泪水,显然这是一种夸张的笔法。又如《诗篇》18篇2节诗人称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这是比喻说法,用来形容上帝的保障。此外,在《诗篇》98篇1节:“耶和华的右手和圣臂施行救恩。”难道上帝真的是有右手、有手臂吗?上帝是个灵,并非有形体,这种说法是把上帝人格化,人的描述,以“右手”和“圣臂”代表他的能力。同样第8节说:“愿大水拍手,愿诸山在耶和华面前一同欢呼。”都是以人格化的说法来表达欢呼喜悦的情景。了解诗歌中这些特殊的修辞后,要注意的是,在解释诗歌时,不可完全按字面上去分析含义;而是要找出这些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意境。

原载于《陕西基督教》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