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25:14—30
管理领域中一个名为“马太效应”的通俗理论,其实它就来源于太25:14—30的经文。那么什么是“马太效应”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从而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而它的现象就如太25:29所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总之“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就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劳者多能”。而《马太福音》25:14—30节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一个财主在外出经商前,分别将五千、两千和一千的银子分给三个仆人来管理,后来,得着五千与两千银子的仆人善用这些资本,拿着这些银子分别赚了五千、两千。但那个拿到一千的仆人却只是把银子埋在了地里,完全没有用做它途。主人回来后,对那两位已经拥有一万、四千的仆人大加赞赏,又多加给他们许多赏赐。最后,圣经用一句话为那两位用心经营而得赏赐的仆人下了批注:“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对那拿了一千银子又埋在地下的又恶又懒的仆人说:“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并最终“把他丢在外面黑暗里哀哭切齿”了。那么在这个故事中,不管是五千、两千还是一千,指的都是神给我们每个人的恩赐和才干,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恩赐和才干,那么面对神所给我们的这些恩赐和才干,我们若积极的去运用、去管理、去挖掘,就如那有五千、两千的仆人一样,对主有回报,那么主就会加倍的赐福给我们,叫我们有余。可是若像那拥有一千的仆人一样,将主给的本钱(恩赐和才干)埋于地下,不肯挖掘、不肯做工的话,那么有一天,主可能连我们仅有的那点恩赐和才干都收走了。那么今天你我又是如何来看待自己所蕴藏的潜力呢?是“埋于地下”,想着反正有人比我强,别人能干,那就让别人来干,抱着“能者多劳”的心态,最终连自己仅有的那点恩赐和才干都失去呢?还是“积极管理”,好好的来运用,从而“劳者多能”,得加倍的祝福和赏赐呢?
一、能者多劳
“能者多劳”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这个词来源于《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不能者无所求”。意思就是说手巧能干的人多干点,聪明的人多想点,没有能力的人也不求于他干什么了。能:能力、才干;劳:劳作、劳累,总之“能者多劳”的意思就是“有能力的人干的就多”。
当我看到这处经文的时候,我就在揣摩那个领一千的仆人的心思,思想他为什么要把那一千埋在地下,而不去拿他做本钱,从而赚取更多的钱财呢?也许他在想,主人凭什么给了他们一个五千,一个两千,而给自己的却仅有这一千呢,难道他真的不如别人,还是主人压根就看不起他?也许正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就破罐子破摔,心里想着,既然你们得的多,那你们还得多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能者多劳嘛,于是索性连自己仅有的那点也埋在了地下,结果最终“连他所有的也被夺去”。
正是因为有好多人抱有这种心态,在现今的社会中才会使很多人陷于两难的境界,尤其是在经济领域。没有能耐,在工作中难有立足之地,难有作为,不受重视。在生活中,没有地位,易被忽视;有了能耐,尤其是在能耐施展与暴漏之后,领导与管理者就会给你安排更多更重要的工作。好多时候,这些工作可能还不是你分内之事,可是无论是不是你分内之事,你都必须做好。做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万一做的不好,那同事就会看不起你,领导觉的你没有尽力,甚至很多时候还成了挨批的对象。结果是对于能者是既劳身,又劳心。因此社会上现在称“能者多劳”为一种剥削。
从实践角度看,“能者多劳”可以理解,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常讲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位置上,这样,管理者才能少操心甚至不操心,多用能者,省心、省力、省时。尤其是在重要时期,关键时刻,更是如此。
但从管理角度来看,“能者多劳”又是不合理的现象,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职。“能者多劳”,只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也会造成对强者的伤害,让弱者失去实践、锻炼的机会;“能者多劳”,也可能让管理秩序混乱,影响单位工作,生活的氛围和团结。
这是经济领域,社会实践当中能者多劳现象的利与弊。在我们的生活中、服侍中,诚然,很多时候当把好多事工交给有恩赐、有才干的弟兄姊妹们来做时,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果效。但是,当他们在用恩赐和才干来服侍时,我们可能就会羡慕,羡慕人家可以做那么多事工,并且还能做得那么好。可是往往在羡慕之余,总会很自然的加上一句“能者多劳”嘛。那主今天给了你这么多,当然就向你要的多嘛…那言外之意也就可想而知了,别人做的多那是理所当然的,谁让他拥有的那么多呢,我之所以没做的原因是我没有那么多恩赐和才干,我有的话,说不定比他们还做得好呢…而这无形当中,就给能者和不能者造成了一种伤害,能者是吃力不讨好,不能者抱怨不给自己锻炼的机会,甚至会嫌神给我们的恩赐和才干少。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上帝对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恩赐和才干,只是完全在乎于我们是否愿意去运用、去努力、去服侍。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总是仗着自己得的少,抱着“能者多劳”的心态,为自己不愿做工,或是懒于做工找借口,最终失去更多的祝福。但对于那些劳者而言,却有了更多蒙福的机会。
二、劳者多能
如果说“能者多劳”是“越有能力,干的越多”的话,那么“劳者多能”就是“越干越有能力”。
那么我们再次来回味《马太福音》这段的经文,我们看到正是因为那领五千、两千银子的仆人能很好的来运用他们的本钱,积极的来经营,尽上了自己的本分,那么他们所拥有的也就越来越多,正如经上所说“凡有的,还有加给他,叫他有余”,结果领五千的最终得了一万一,领两千的拿了四千。在此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那个拿五千的仆人,太25:16告诉我们“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我们注意,这里是“随即拿去”,而并非“拿去”,这就让我们看到,我们若从神蒙召感到有责任感,就要立刻开始事奉,也就是说,主即给了我们那么多恩赐和才干,那我们就当立即向神摆上。因为这些本都源于神,也当归于神。而17节又紧接着告诉我们“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外赚了两千”,他并没有因自己比那领五千的少拿三千而抱怨,也没有疏于自己的才华侍奉神,他和那领五千的一样,智慧又诚实的完成了所担当的使命。故此,主人夸奖说:“你这又忠心又良善的仆人。”可是那个领一千的仆人却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将银子埋在了地里,也就是说他埋没了神所给的恩赐和才干,未能尽其责。倘若他以所赐的恩赐尽力侍奉,那么总会留下一些益处,即使没有一点功绩,但至少神会认可他曾经努力过,正如经上说“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代利收回。”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此主人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
我们常喜欢讲“能者多劳”,但若从“马太效应”的因果关系来看,这个成语应该反过来讲成“劳者多能”了,即当一个人愈肯付出时,天父就愈加使用他,遇加倍赐给他能力。因为一个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不进则退,我们要想长进,就必须努力追求,努力做工。
圣经记载,保罗从小在迦马列门下受教,知识渊博;并且知道他以织帐篷为业。而这一切就为他以后的传道事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用各样的知识装备了起来,在去大马色的路上被主光照后,他才毅然走上了侍奉之路,尽上了自己的本分,把源于主的归于主。以至于他曾三次旅行布道,将福音传到了欧洲,甚至带到了罗马,并且写了十三封书信,成为一代使徒,更成为今天我们所有传道人当效法的榜样。正因为他能够勇于也敢于用自己从主而来的能力和才干来服侍主,哪怕是遇到各样的凌辱和环境,他也靠着主来做工。正如《哥林多前书》9章16至17所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正是如此,他看传福音是一种责任,所以他愿意付出,愿意做工,甚至愿为福音的缘故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才能在《提摩太后书》4章7至8节那里无愧的说道:“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今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并且后人也称他为“第一个去外邦传福音的人”,被历史学家公认为“对早期基督教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第一个神学家”。那么我们今天且不说我们能否得到后人的认可,只求我们能否也在我们离世归父的时候,向保罗一样如此无愧的宣告呢?这就有待于我们每个人来努力。
当然,在用恩赐和才干来服侍主时,我们也当清楚:《罗马书》12章3至5节告诉我们的:“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多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做肢体,也是如此。”所以,在我们的侍奉之路上,要把自己看的合乎中道。恩赐多的,不要骄傲,也不要因为自己做的多就发怨言;恩赐少的,也不要气馁,更不要事事都往后缩,而要靠着主,来更好的运用自己那仅有的一点恩赐。因为我们今天都是基督身体上的各个肢体,我们的侍奉不是一个人的侍奉,更不是能者的侍奉;乃是大家的侍奉,是彼此搭配的侍奉。正如《彼得前书》4章10告诉我们的:“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作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只有这样,当我们每个人尽上自己的本分,哪怕只是做了一点点,但是量变引起质变,积少成多,总有一天会达到质的飞跃,我们的侍奉才会更有果效,才会更加蒙神喜悦与赐福。我相信,当那领五千、两千的仆人尽上自己本分做时,主人对他们大加赞赏,并叫他们有余。那当我们也尽上自己本分,愿摆上自己的“五饼二鱼”时,主也必叫我们有余。当然我们也当以那领一千的仆人为戒,不要埋没我们的恩赐和才干,因为当我们不愿做,不愿尽上自己本分时,很可能有一天连我们仅有的那点恩赐也会被主收回的。因为我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在以后的侍奉之路上,摆正我们的心态,走出“能者多劳”的误区,而进入“劳者多能”的状态。因为当我们越愿意付出,越愿意运用主给我们的恩赐和才干诚实而忠心的侍奉时,主必会加倍的赐福给我们。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今天做工的重要性,不在于工作的高低贵贱,乃完全在乎于我们做工时的心态。无论是五千,还是两千,在主那里的赏赐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是用心来做。故此“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不是徒然的”。
转载自《陕西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