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讲章分享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讲章分享 > 详情 
圈内与圈外
2019-02-01  作者:金陵协和神学院 林文恩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经文: 2:112

       一般认为《马太福音》的作者就是耶稣的门徒马太。马太原先是一个迦百农地区的税吏,当他听到耶稣的呼召后,就立刻跟随了耶稣。前三福音详略不一地记载了马太的蒙召经历(参太9:913;可2:1317;路5:2732)。耶稣升天后,马太将自己与耶稣朝夕相处三年多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为耶稣作见证。

       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往往要先记述他的家谱。马太也沿袭这个传统,在记载耶稣的生平事迹时,先记载耶稣的家谱(参太1:117)。

       就《马太福音》的内容顺序来看,“耶稣的家谱”之后,是耶稣的降生故事(参太1:1825),再后,是东方博士朝拜耶稣的故事。“东方博士朝拜耶稣”与“耶稣的降生”紧密相连。马太藉着记载“东方博士朝拜耶稣”,宣告上帝在《旧约》中所应许那位拯救者――犹太人之王已经来临了,因为来自东方的博士们已经看见他了,马太希望他的读者相信并接受耶稣为弥赛亚。

       马太记载说,耶稣降生后,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寻找新生王。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富有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个美丽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讲,也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为它表达了普世基督徒的共同心愿:引颈渴望,救主降临。

       在福音书中,这个故事是《马太福音》所独有的。就故事的资料来源,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来自教会,也可能是来自耶稣的母亲马利亚。

       就文学而言,《马太福音》2112节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有几个东方博士跟随奇异之星西去寻找新生王;暗线是犹太人之王――耶稣已经降生两年左右了,犹太人却浑然不知。马太用一种对比的手法、反讽的语气来记叙,在他的笔下,犹太人和外族人对弥赛亚降生的反应反差鲜明,有着天渊之别。

笔者以“圈内与圈外”为题,分享读经心得。圈内与圈外的不同有很多,在此分享其中的三个方面:群体、地域和文化。

 

       一、犹太人与外族人

       圈的第一层含义,是以族群或群体来区分,比如:信仰群体和非信仰群体,教内的和教外的,在这个故事中特指犹太人与外族人的区分。圈内就是前者,具体地说,就是祭司长、民间的文士、希律王和耶路撒冷的百姓。圈外就是后者,具体地说,就是东方博士。

       祭司长,是祭司和利未人中最高阶层的神职人员。但在耶稣时代,祭司长已经失却本源,沦为政客的帮凶,甚至他们本身就是政客,名为宗教领袖,实是政治人物。

       文士原是以色列的史官和抄写员(参撒下2:25;王上4:3;王下12:10)。在犹太人被掳归回后,文士负责抄写并解释律法。到了耶稣时代,那些并非来自祭司家庭的文士增多,且很有影响力。文士是公会的成员,身居要位,穿戴特别,引人注目,在犹太社会中备受尊崇,被称为“拉比”或“夫子”(参太23:7;可12:38)。

      在耶稣传道期间,虽然有少数文士对耶稣比较友好(参太8:1913:52;可12:32;约3:1),但大都是存有敌意的,他们经常收集证据控告耶稣违犯律法,处心积虑地试探耶稣。文士与祭司长狼狈为奸,联手设计捉拿耶稣(参可14:43),并在希律面前极力地控告耶稣(参路23:10)。耶稣被钉十字架时,他们和其他公会成员一同嘲弄他(参太27:4143)。耶路撒冷被毁之前,文士与公会继续反对早期教会,并致使司提反殉道(参徒6:1214)。

       耶稣曾经公开地揭露他们的伪善和腐败。他们外表敬虔,内里污秽,舍本逐末,居心叵测。他们自称是先知的后裔,耶稣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假如他们生活在先知时代,必会杀害先知(参太23:2936;路20:910)。

       希律,号称为大希律,他是以东人的后代。在巴勒斯坦的内外战争中,希律很为罗马人卖力,因此公元前17年他被委任为罗马总督。公元前10年,他接受了犹太人之王的头衔,统治巴勒斯坦,直到公元前4年。

       博士,原指波斯僧侣,后来泛指术士及占星家(参徒13:6)。据说,当时西亚许多国家都有博士,特别在巴比伦,博士是一个特殊阶层,指那些研究星象的学者、智者,包括预言家、星相家和解梦者。

       耶稣降生后,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打探新生王。他们到了耶路撒冷后,走进皇宫打探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太2:2)犹太人之王,就是那位很久以来犹太人翘首企盼的弥赛亚。犹太人祈求上帝尽快差遣弥赛亚来拯救他们,并且相信有一天弥赛亚会带领他们摆脱异族的统治。事实上,上帝已经藉着犹太人的先祖和众先知启示那位弥赛亚,包括他降生的方式(参赛7:149:7)、地点(参弥5:2)、出生的支派(参创49:10)等。然而,当他们所期待已久的弥赛亚真正来临时,那些宗教领袖祭司长和文士,政治领袖希律,以及耶路撒冷百姓却都懵然无知。而且,当希律和耶路撒冷百姓听说有一位新生王已降临时,就心里不安(参太2:3)。希律是因为自己的王权将要受到威胁而惴惴不安,而百姓是因为害怕二王相争,殃及众人而忧心忡忡。

       讽刺的是,最先知道犹太人之王已经降生的,不是圈内人,而是圈外人。自己的君王降生已经两年左右了,除了约瑟夫妇,举国上下无一知晓。犹太人本该比别人更早知道、更清楚地看到上帝的启示,他们却毫无知觉。东方博士打探到新生王的下落后,就欢喜快乐(参太2:10);上帝的选民对弥赛亚却犹如叶公好龙,谈王色变。

 

       二、伯利恒与东方

       圈的第二层含义指地域,故事中特指巴勒斯坦与东方的区分。巴勒斯坦是圣地,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一块流奶与蜜之地。在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犹太人之王――耶稣就降生在这块圣地。相对于巴勒斯坦来说,东方是世俗之地。

       马太说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参太2:1),但没有交代东方何所指。有些解经家认为它是指巴勒斯坦东面的国家,可能是巴比伦或者波斯等地。古教父亚历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150211)和普鲁登修斯(Prudentius)等认为波斯最有可能。查士丁(Justin the Martyr100165)和特土良(Tertullian160220)等认为是阿拉伯,因为博士所献的礼物乳香和没药都是阿拉伯的产品。有些学者认为是巴比伦,因为占星学当时是巴比伦相当先进的一门科学。

       据考证,东方距离耶路撒冷有1000多公里,中间隔着大沙漠。现在,科技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先进,交通非常便捷,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1000多公里的距离,可以朝发夕至。然而,在耶稣降生时,西亚一带没有什么先进的交通工具,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或者以骆驼代步。

       博士们在东方看见一颗奇异之星,他们深信这颗异星的出现,正是上天对世人不同寻常的启示。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束装就道,携粮负薪,在那颗异星的引领下,前往他乡异国去寻找新生王。这是一次冒险与信心之旅,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位新生王降生在哪里。

       在西去寻找新生王的路途中,博士们紧随异星,星行人走,路由星择。一路上,他们晓行夜宿,跋山涉水,遇山爬山,逢水淌水,风沙漫漫,落叶与灰土齐飞,苍天共黄沙一色。步履艰难,望不断的白云沙丘,淌不尽的江滩河流,翻不完的荒山野岭,可能还有飞扬跋扈的风,旋转升腾的雨,以及虎啸狼奔,狐走蛇行。博士从背井离乡到抵达耶路撒冷历时将近两年。在这期间,树,枯了又青;花,开了又落。暑往寒来,天长道远。但他们没有因为路途的艰辛与遥远而有丝毫的退缩,遇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归。相反,他们持定寻见新生王的坚定信念,克服障碍,勇往直前。

       苦心人,天不负。苦尽甘来,他们终于来到了耶路撒冷。然而,正待他们喜形于色之时,曾一路引导他们来到耶路撒冷的那颗奇异之星,忽然隐去皓光而藏匿不显。此刻,他们没有埋怨上天在捉弄他们,更没有垂头丧气,败兴而归。坚信不移的信念使他们自觉地在逆境中洗炼心灵,接受试炼。他们按照君王必降生在皇室的逻辑思维,走进皇宫打探新生王的下落。当祭司长和文士告知新生王会降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时,他们又坚信不疑地继续寻觅查访。结果,他们刚一出耶路撒冷,从前在东方所看见的那颗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参太2:9)。于是,他们欣喜若狂,追星不舍,直到伯利恒城。在这里,那颗星终于停住不动了。天遂人愿,他们果然寻见了新生王,然后俯伏朝拜,并献上奇珍异宝为礼物。

       伯利恒离耶路撒冷很近,大约只有9公里。讽刺的是,看似远在天边的外族人在世俗之地,竟得到了上帝的启示――新生王已降生;而近在咫尺、熟知弥赛亚降生预言的犹太人却浑然不知。圈外人历尽艰辛、孜孜不倦地寻找并虔诚崇拜新生王,而圈内人却因听说出现另外一位王而惶恐不安,甚至要设计杀害新生王。

 

       三、希伯来文化与异族文化

       圈的第三层含义,是指文化意义,特指希伯来文化和异族文化的区分。

       故事的开头交代东方博士们看到异象,发现一颗奇异之星。故事的结尾记载,上帝在梦中指示东方博士不要回去见希律(太2:12)。这是异梦。

       在希伯来文化中,异象和异梦是上帝启示他子民旨意的途径,其历史源远流长,上帝曾经用云柱和火柱引领以色列民走旷野路。雅各在伯特利梦见天梯,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参创28:12)。耶和华应许犹太人说:“以后,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参珥2:28;徒2:17)。在耶稣降生这件事上,上帝也曾藉着异象和异梦向马利亚和约瑟启示他的旨意。

       文化是上帝启示他旨意的载体。在犹太人看来,异象和异梦似乎是他们的专属,上帝的启示只能藉着他们的文化;占星术是异族文化,所以上帝不可能藉此启示他的旨意。然而,马太似乎有意要颠覆这样的观念。上帝是宇宙之主,他可以藉着任何文化来启示他自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圈内人失却本源,但上帝依然按着自己的时间表行事,上帝藉着圈外人来成就其圣善的旨意。

      上帝按照自己的计划,在东方升起一颗奇异之星昭示世人,弥赛亚已经降临了。当东方博士看到这颗奇异之星之后,他们马上就联想到天象预示着奇特事件。他们是怎么知道那颗星是预示新生王已降生呢?解经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可能是他们熟悉旧约预言,知道弥赛亚已经来临,因为犹太人曾经被掳到巴比伦;有的认为可能是他们知道巴兰的预言,因为巴兰曾经预言有星要从雅各而出(参民24:17);有的认为可能是上帝赐给他们特殊的启示,他们从超自然的异象中知道新生王已经来临。

       关于那颗星,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些人认为是星球,如彗星,超新星或行星。这颗星在东方出现后,一直引领博士来到耶路撒冷。但是,当博士们到达耶路撒冷后,它就藏匿不显了。当博士们准备离开耶路撒冷前往伯利恒时,它又忽然出现,并引领他们前行,一直将他们引到耶稣所在的地方。当博士们到了目的地后,那颗星就停止不动了。由此可见,这颗星的行动轨迹非常不规则――走走停停。这种现象,很不寻常,不太像是天文现象,而像是上帝的奇妙作为。有的解经家认为那是一位看似星星的引路天使,或是某个上帝特意安排、犹如星星一样的天象。

       当东方博士来到皇宫打探新生王的下落时,祭司长和文士告知希律王和博士们先知预言的基督降生之处。希律王顿时惊慌不安,深怕大权失落而暗起杀心。希律召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然后差遣他们往伯利恒去寻访那小孩子,并命令他们说找到那个小孩子之后要回来报信,以“我也好去拜他”为借口,企图除灭这位新生王,要将耶稣扼杀在摇篮之中。

        博士们朝拜完耶稣后,他们在梦中被上帝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王。他们就遵照主的指示,从另一条路回去了(太2:12)。博士们从耶路撒冷回去的主要大道没有一条不需要经过耶路撒冷的,但他们选择另一条路回去。选择这“另一条路”绝非简单的投足之劳。若走大路,从伯利恒往北9公里就可以到达耶路撒冷。但为了“从另一条路”返回,他们很可能要与回去的路背道而驰,需要从伯利恒继续南行到希伯仑,然后再沿着礁石磷峋的山路走到迦萨,在那里才能找到拐往北方的另一条路。为了这另一条路,他们需要舍近求远,翻山越岭。

     “另路而归”的指示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异梦,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这个亦真亦幻的梦而绕道转圈,长途跋涉,值不值得?或者超直赶近,取道耶路撒冷也未必一定会被希律王劫持!但东方博士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侥幸,而是坚定地选择另路而归。正是他们断然地不走旧路,迂回曲折地另辟新途,使约瑟夫妇赢得了充分的转移时间,他们携带圣婴耶稣举家南迁到埃及去逃难,从而使耶稣逃脱了希律的魔掌,并且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

       讽刺的是,圈内人犹太人因灵眼昏花,无法看到和领悟上帝的启示;而圈外人东方博士因仰望星空,灵眼通达,就从异象和异梦中得到来自上帝的启示,并且遵命顺从,最终成就神旨。

       当时间的长河流淌到今天,当我们重温“东方博士朝拜耶稣”这个故事时,相信上帝也藉此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1.上帝是公义的。上帝不偏待任何人,他的启示跨越了民族、地域和文化,圈外人同样也能得到上帝的启示。耶稣说:“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耶稣复活后,嘱咐门徒要将福音传给万民(参太28:19)。使徒保罗也宣告说:“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可见,上帝的爱普及万千。

   2.上帝是全能的。希律王诡计多端,包藏祸心,最终自讨没趣,君威扫地。尽管恶人的诡计看似通达,但上帝始终掌管着整个事件,“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希律王本想杀害新生王,但上帝的手及时介入,在梦中指示东方博士另路而归,从而使耶稣免于希律的杀戮,也使何西阿和耶利米先知的预言得以应验。可见,上帝的作为奇妙莫测。

   3.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东方博士历尽艰辛,排除万难,最终收取了成功的喜悦和胜利的欢欣。正如诗人所言:“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诗126:56)。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可见,认识上帝的子民要刚强行事(参但1132)。

   4.圈内人会变成了圈外人,圈外人会变成了圈内人。上帝的选民因辜恩负爱,无缘看到上帝的启示。外族人因坚信顺从,得蒙上帝赐恩。耶稣石破天惊地宣告,说:“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112)耶稣这一清晰且明确的宣告,穿越时空,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可见,圈内人应当反躬自省。

       对照东方博士随星而行、千里迢迢朝拜新生王的伟大壮举,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身处教会圈内,是否经常抬头望天、用心体察?作为传道人,我们是以传道、祈祷为念,还是整天奔走在觥筹交错的酒席之间,纸醉金迷,沉浸在令人迷醉的风景之中,流连忘返?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的!求主光照我们,使我们不辜负他的恩召与拣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