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教史回眸 您的位置: 主页 > 文章集萃 > 教史回眸 > 详情 
汉中情
2017-04-12  作者:陕西 陈鼎亮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把一生献给汉中的德仁基宣教士
  一、蒙召到中国服侍
  德仁基(Rev.ArnoldStrange)1897年6月13日生于英国,童年随父母移居加拿大。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麦基大学(McGillUniversity),获文学士学位。随即到美国的慕迪圣经学院进修,预备在家乡传道事奉。在校时,他修读了高乐弼医生(Dr.RobertHallGlover)的宣教学,从此,师生间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24年志愿学生退修会(StudentVolunteerConvention)在印第安纳市(Indianapolis)举行,他被选为神学院学生代表之一。
  在慕迪圣经学院深造两年后,他清楚神要他到中国的呼召,便申请加入内地会。离美前,写下他的见证:“参加印第安纳市举行的志愿学生退修会时,我才省悟到我的异象是多么狭窄,因为全世界都是主基督要收庄稼的禾田,他的旨意是差遣工人到遥远的角落,传讲那荣耀福音的救恩。我早就知道大使命是‘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向每一个人传讲主福音’,但若不是面对‘为什么我不去’这问题,我总以为那只是别人的事。因为要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以赛亚书六8)
  二、前往大西北医疗
  1925年11月28日,德牧师抵达上海,然后辗转来到内地会在安徽安庆创办的语言学校学习,通常为期6-12个月。通过语言考试合格后,他被派往甘肃秦州(天水市)工作,直至1926年7月,才辗转安抵秦州。却不知同一期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全中国正陷入内战中!初到秦州,在兵荒马乱中度过数月。除了继续学习语言外,还加入本地的福音堂工作。福音堂一年多前建成,位于市中心,故有许多传福音的机会。11月,富能仁牧师(Rev.JamesO.Fraser)来带领11天的退修会。富牧师的分享使他了解到,福音已传给中国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他的信心之火再次被点燃。
  1927年3月24日中国国内军阀混战。4月3日,英国使馆传令全部撤侨。于是大家在兰州集合,由博德恩医院院长金品三医生(Dr.GeorgeE.King)领队,一行大小50人,乘八艘大木筏,沿着黄河顺流到包头。途中,八艘木筏分别搁浅,金医生下水抢救,失足遇溺,令同工均伤感不已。在这群逃难的宣教士中,德牧师邂逅了一位从英国来甘肃凉州宣教的云锦福姑娘(MissWinifredN.Vincent),彼此成了患难之交。从此来往渐密,志同道合,便于1928年4月26日,在山东烟台结婚。
  三、情定陕西汉中
  1928年底,东北易帜,中国统一。就在这短暂的和平期间,宣教士纷纷返回内陆各宣教站。德牧师夫妇便改派往陕西省的汉中,独立主持整个宣教站。1929年初,从山东烟台出发,因为沿途盗贼起,并要翻山越岭,2月才到陕西安康市,4月才抵汉中,途中花了整整四个月!
  1928年至1930年,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发生大饥荒。1930年,陕西连年干旱,灾情转剧,陕南一带,不少地方人烟灭绝。1930年9月22日,长女KathleenWinifred在汉中出生,家里也热闹起来。师母需要休养,并照顾婴儿,故请求同工来补缺。1931年春,新到的樊铭新教士(Mr.S.C.Frencham)准备派来汉中,后来又改派往宁强去。最后是派穆信诚教士夫妇(Mr.&Mrs.ArthurMoore)留守汉中,并且担任陕西省内地会的监督。1932年4月他们返回加拿大述职。
  四、永远的故乡汉中
  1933年7月,他们重回中国上海,因内灾情依然严重,加之他的妻子怀孕,9月2日,他们的次女Bery在上海诞生。1934年春天他们一家四口就奔赴陕西省汉中城固宣教站,开始新的服侍。德仁基牧师除教会正常工作外,还每周一次到监狱布道,有时还到周边村镇巡回布道,派发圣书和福音单张。德师母则负责妇女工作,带领妇女查经班。
  1934年4月,他们在城固的蟠桃寺举行一连数天的帐幕布道会,把福音道理讲给当地百姓听。同时他们也帮助当地人破除迷信,除掉偶像,戒除鸦片。后来,有七位由南郑来的布道队,却把帐幕搬到十八里铺去,有多人因帐幕布道而认识耶稣,信主。有多人归信,受逼迫仍旧坚守信仰。
  1934年9月德牧师写的信中提到:“有一青年在狱中信了耶稣,获释后,来会堂,面露笑容地告诉我们,他在狱中信了主,不但他自己归主,两周后,他还带一位朋友来认识主。他们住在约九里外的村庄,每周来教会聚会。在另一处乡村布道时,一位青年来见我,说他在监狱内听了我讲的耶稣,自己接受相信了。另外还从别的信徒得知,有人在监狱里归主。这是要特别感谢主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高校组成的“西北联大”师生步行南迁到汉中城固古路坝,借天主教堂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后发展成为著名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古路坝为当时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坝”,另二坝为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这里面诞生了师昌绪、高景德、史绍熙、李恒德等15位“两院”院士,当之无愧地成为抗日烽火中的教育高地。古路坝始建于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建筑群。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德牧师积极地在大学生中分享上帝的爱。他从城固写信说:“因为抗战引起撤退到大后方,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目前暂时迁来我们这城里。各处都见到大学生和教授,尤其是大学生,他们要求每周有一个英语查经班……主日崇拜参加人数很多,其中不少是大学生,甚至大学教授……师母在主日下午亦为女学生开了一个查经班......”。
  1940年2月,在陕西工作了九年的穆信诚教士举家回国述职,德仁基牧师代他督导陕西全省内地会宣教士的事工。他和其他宣教士一起在城固从事救济工作,帮助战乱中流离失所的难民,还帮助那些烟民戒毒。1941年9月,抗战进入高潮,无数难民逃到大后方,致使德牧师在城固的救济工作越来越繁重。同时,因为水土不服,或是饥不择食,再加上营养不良,各种疾病也随着难民而来。在救助难民的过程中,德牧师不幸染上了致命的伤寒,于1941年9月28日逝世,仅44岁。留下妻子和两个11岁和8岁的女儿。
  德仁基在服侍中国整整16年,陕西汉中服侍10年。实践了他的心愿:"离开自己的家乡,为主摆上一切,到海外传福音。"他被埋葬在汉中,他的爱永远地留在了汉中。
本文转载自《陕西基督教》2016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