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创37:1-36
约瑟的事迹可谓为一段传奇性的历史,若不是神亲自在其中带领及他有美好的结局,我们都会为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传统的释经及讲道中,都会将约瑟视为一位完人,将他与但以理齐名,甚至引申为耶稣的影儿。但从圣经原文的角度来看,圣经作者根本没有遮掩约瑟需要被神磨练得地方。我们先了解约瑟早年在家的生活情形,看看他是如何被卖至埃及的。
一、牧场上:牧人的监督
经文一开始,就交代约瑟的年龄、居住地、工作等等。约瑟当时住在迦南地,就是雅各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父亲寄居的地”。不同的是,原来他父亲以撒寄居的地,现在成为他的居住的地方,因为这地已经是神所赐福之地,雅各也打算长期居住在此。当时约瑟的年龄为十七岁。其工作是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
经文又告诉我们,“他是个童子,与父亲的妾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原文“童子”就是“年轻的助手”。从原文得知,约瑟本是他哥哥们的助手。不过,经文的记叙不止于约瑟为哥哥们的助手,从他的表现来看,他更是哥哥们的“牧人”。邝炳钊博士解释“他哥哥们一同牧羊”时,认为此句可译为“约瑟牧养他哥哥”。果然,他也真的以牧者自居,“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此句的原文直译为:“他将关乎哥哥的恶故事带给父亲。”邝博士解释说:“‘故事’常指‘谣言’和不真实的报道(民14:37;诗31:13;箴10:18;耶20:10),约瑟或许把哥哥所做的事夸大渲染;他们憎恨他,因他言过其实的诬告他们。不过,这只是猜测,因创世记的作者并没有交代约瑟所讲的是否属实。重要的是,作者通过约瑟所做的事突显他和父亲关系特别亲密。”
传统教会对约瑟童年的解释,特别是他在父家的事,用正面来描述。关于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大多引申为约瑟的恨恶罪恶、与弟兄迥别。可能一向接受约瑟“完人”的形象,所以我们就很难从约瑟年轻或幼稚的角度来看事件。我们也不舍得从约瑟打“小报告”的角度来思想约瑟的生命需要被磨炼和陶造。其实,若从雅各家本身的特点来看,自亚伯拉罕开始,“大的服侍小的”已经成为一个惯例。次子以撒得到神特别的赐福,成为“应许之子”;利百加从神那里得知,“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以致想方设法骗取长子的福分;如今雅各所爱之妻拉结的大儿子约瑟“牧养哥哥”。与之同行的,就是整个家族的纷争。撒拉与夏甲之争,以扫与雅各之争,拉结与利亚之争,无不见证着这个蒙神赐福的家庭人性的软弱。
约瑟在这个家庭中,兄弟的排行为第十一,但他却“牧养他的哥哥”,势必成为下一家庭纷争的隐患。虽然,很多解释家和教会名牧肯定约瑟离罪亲善的本性,但他将哥哥们的恶行报给父亲的举动,必然成为兄弟间纷争的动因。哥哥们的恶行是值得揭发的,但约瑟的“小报告”加深了自己与父亲的亲密关系。势必被认为是约瑟出于个人私意,而出卖自己的哥哥。作为一位“助手”,身为一位“牧羊人”,他却将自己提升到哥哥们之上,成为一位“牧民”,监督哥哥们的工作,监视哥哥们的行为,并随时报告给父亲,必然成为众兄弟所唾弃的对象。
二、家中:父亲的宠儿
经文说:“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偏爱是亚伯拉罕家族的通病,亚伯拉罕爱以撒,以撒爱以扫,利百加爱雅各,雅各爱拉结,现在拉结去世了,雅各将爱转移到爱妻的儿子约瑟身上。“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这是雅各的表现。圣经作者特意用“以色列”来强调雅各的生命现状与以前“老我”的生命完全不同。他现在是一家一族之长,更是家庭属灵的领袖,也是未来国家的始祖。但这一位具有如此重要身份的家长却是偏爱约瑟,显然成为家庭纷争的原动力。
雅各偏爱的表现是“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彩衣原文为“长袖及长至足踝”的衣服。这是一种尊贵的象征,乃是王子的装束。雅各亲手为约瑟做一件王子的衣服,就是将他的身份提高,在众哥哥之上。这就如中国历代皇室的争斗一样。当皇帝将太子之位传下去时,往往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皇室中兄弟因此翻脸,而为在兄弟鹤立鸡群不择手段。约瑟不单自恃为高人一筹,雅各也因偏爱,将他置于王子的位置。这样,必然引发兄弟间的不和睦。
果然,哥哥们的反应是:“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爱约瑟过于爱他们,就恨约瑟,不与他说和睦的话。”“不与他说和睦的话”可译为“不能对他说一句好话”。这是哥哥们对约瑟自恃清高和父亲偏爱的集中表现。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有意将约瑟的地位提高,而忽略其他儿子。他故意作了一件不适合劳动的“长衣”,使他以“公子爷”的状态面对哥哥。哥哥们如此强烈的反应也是事出有因的。
三、手足间:兄弟的眼中钉
约瑟成为哥哥们的眼中钉实在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他告发哥哥们的行为,和父亲的偏爱,已经在哥哥们心中产生不可泯灭的恨意。但约瑟却还那样的天真和幼稚。他将自己做的两个梦都告诉了哥哥们,最后引致哥哥和父亲的责备。
古代人对梦的看法,不像现代人将它当作一个心理的现象。他们乃将梦当作一种由灵界而来,并传达着某种未知信息的现象。约瑟的一生与梦有很大的关系。约瑟因为梦而被卖出走,因为梦而被重新提升,甚至成为国之宰相。所以,当约瑟此时将自己所做的两个相似而有少许不同的梦讲给哥哥们,甚至给父亲听时,他父亲和哥哥都将此视为真的。再加上梦的意义是那么的清楚、明显,根本无须由他人来解释。两梦很坦率地预言将来有一天约瑟将真的穿上王子的服饰,而他的哥哥们都要在他面前下拜,甚至包括他的父母。
虽然,约瑟的泄露“天机”,是不成熟的表现,但他的行为却促成了神的旨意的成就。毫无疑问,十七岁的“童子”约瑟当时不知将来会如何,即使他相信这事会成就,而他即将要面对的痛苦是他一生未曾受过的。而且这种生命的经历实在与梦境的表述有所不同。当然直到约瑟从监狱里出来,我们才知道梦得到成就了。特别梦中的“禾捆”正预示着他将来要做的事正与它有关。再联系法老的梦,我们得知这一切都是神自己的安排和带领。
哥哥们就约瑟的第一个梦作了回应说:“难道你真要作我们的王吗?难道你真要管辖我们吗?”他们就因为他的梦和他的话,越发恨他。显然,约瑟很天真的话(可以用童言无忌来形容)结果遭至哥哥们进一步地“恨”。当第二个梦讲出来时,他父亲的回应是:“你作的这是什么梦!难道我和你母亲、你弟兄果然要来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吗?”圣经作者的结语是“他哥哥们都嫉妒他,他父亲却把这话存在心里。”
显然,父亲与哥哥的反应是完全不能的。哥哥们以此为仇视弟弟的引发点,嫉妒弟弟,成为日后要杀弟弟的原因。他们虽然知道这梦是有可能成就的,所以就想以自己的行动来阻止事情的发生。然而,父亲的反应截然不同,他虽然当时用责备的口吻,但事后却将“这话存在心里。”面对约瑟的第二个梦,哥哥们一言不发,这并不是什么好兆头,结合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这正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雅各的回应却显出他对约瑟的梦持正面的看法,他相信这事有成就的一天,所以他就将这话存在心里静观其变。
四、多坍:多余的作梦者
父亲雅各吩咐约瑟说:“你去看看你哥哥们平安不平安,群羊平安不平安,就回来报信给我。”两次提到“平安”,先是有关哥哥们,后是群羊。但从约瑟与哥哥们本身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没有“平安”。另外,约瑟只身到外地,也是不“平安”的表现。当他到了示剑时,他迷路了,这更让读者觉得约瑟要去看看哥哥和羊群的平安,自己的平安却是一个未知数。好不容易找到哥哥们,此时他们正筹划着如何让这位“多余的作梦者”不平安。当他们将他出卖之后,雅各原本要求约瑟报哥哥们是否平安的,而今这位报平安信息的约瑟却没有平安。原本要求约瑟“回来报信”的,却由别人替代报了约瑟不平安的信息。
在约瑟谋求哥哥们的平安时,他们却是“同谋要害死他。”甚至说:“你看!那作梦的来了。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19-20)从程序上看,他们确实按照自己所定的计划实行了,他们就像“恶兽”那样没有对小弟弟表达丝毫的同情心,也没有同情自己年老、伤心欲绝的父亲。不同的是两位领袖的见解。大哥哥流便“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就将计划稍有改动,说:“我们不可害他的性命,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丢在这野地的坑里,不可下手害他。”(21-22)流便的意愿与其他九位的意愿不同,他们要先杀约瑟,再投入坑里,流便则要保留他的性命先投他入坑。作为他们的老大哥,兄弟们听了他的要求。但是他的计划却没有成功,因为在他离开的时候,犹大却提议将约瑟出卖。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两位兄弟在弟兄们之间的地位。我们隐约可见,犹大已渐渐在兄弟间崭露头角,甚至最终取代长子的地位。
29-35节是约瑟被卖后的结果。流便见约瑟不在坑里,他“就撕裂衣服”,说:“童子没有了!我往哪里去才好呢?”(29-30)约瑟的彩衣被撕裂染上公山羊的血拿到雅各面前时,“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34)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流便与众不同的心态,他想办法要救约瑟的性命。至于他的心理状况,许多圣经学者都作了不同的猜测。无论如何,他想救弟弟的动机是真诚的。第一,他是长子,有责任保护弟弟的生命安全,也有责任制止弟弟们作恶。第二,约瑟虽然有不当的行为,但他也罪不至死。第三,可能他想借着救约瑟的行动来挽回父亲的心,因为他与辟拉的乱伦破坏了父子关系。
总结
在故事的发展中,约瑟的被卖似乎是一个必然。虽然,有约瑟的幼稚、有雅各的偏爱、有兄弟的嫉妒,但最终似乎又在神的旨意中完成了。我们可以说是神允许让这些事情发生,或者说是神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约瑟的身上,但始终这事的本身是人的问题而导致的,每个当事人都不能因此推卸罪的责任。我们有必要思考事件给予现代人的教训:在家庭的相处中,任何的偏爱、憎恨与嫉妒,甚至是幼稚的行为都是导致家庭不和睦的因素;虽然约瑟有不智的行为,甚至可能有点骄傲,但他的行为本身不致必死。兄弟间只为一些不和睦之事,而大动干戈,实在是不智的行为;雅各显然没有吸取父母偏爱而导致家庭分裂的教训,他偏爱的行动直接导演了儿女间的争斗,从而使悲剧丛生;憎恨成为约瑟的哥哥们心中的捆绑,他们因为恨而不容兄弟存活,因为恨而对兄弟的“哀求”充耳不闻,因为恨而无视父亲的痛苦,因为恨更使他们一生不能释怀。虽然约瑟因为兄长们的出卖而身陷逆境,但兄长们内心捆绑带来的痛苦远超过约瑟所受的苦。
原载于《陕西基督教》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