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基督教网!
基督教中国化 您的位置: 主页 > 活动专题 > 基督教中国化 > 详情 
论基督教中国化:儒学的仁与基督教的爱之对谈
2022-11-09  作者:中南神学院 肖安平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返回列表

儒学创始人孔子主张仁爱,对爱从伦理学的角度做了研究和解释,这就是所谓的“仁爱”。这个诠释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注重伦理的爱的含义。不难发现,这种爱可以处理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人生中的困难,疗愈身心的疾苦,而且还对今天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带来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儒学的仁与基督教的爱之对谈,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阐说基督教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一、儒学的仁之内涵

仁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论语》中说:“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唯仁者能好人,恶人。”(译文: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讲到:“仁,亲也,从人,从二。”(译文:仁,就是相亲的意思,此字是由人与二组成的)仁者爱人,仁就是爱人,爱是强大的动力和能量。孟子在《仁者爱人》中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怪不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传递善和爱的事业,亦即老子说的“与善仁”。老子“三宝”中的第一宝就是爱:“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天将救之,以慈卫之。”{1}在老子那里,“仁”、“慈”乃爱之别称。“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2}由此,只有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天下为中心,用整个身心施爱天下的人,才可将天下托付于他,同理,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去爱教学的人,我们才能把教育的重任托付之。我们体认到,教育是需要爱的,这对今天来讲非常重要,孔子、老子这两位先贤在那么早就发现爱的价值,尤其是他们都强调师承之爱的,这对我们理解由爱自己到去爱别人是有意义的。因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这样的爱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仁爱,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其涵义:

1.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问答。爱人是对仁最经典的解读。仁者就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的人,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是善良的人。不仅过去需要仁爱,在今天这个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仍然需要用仁爱灌溉全部生活,把仁爱作为对人的终极关怀,倡导友爱、友善、和谐、和睦、关怀,践行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爱是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之道。爱是学:“君子学以明志”{3}。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明心见性,认识自己和人生,做到我们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开创自己的事业。爱是诚,君子以诚立身;爱是和;爱是家。通过爱自己到爱人,再到爱家庭、爱邻舍、爱社会、爱民族、爱国家。

2.仁是克己复礼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克己复礼是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因此儒家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道德层面看,修己是个人人格的完善;从家庭层面看,修己以敬父母兄弟;从社会整体层面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要靠自我的修行养德去获得,目的是要履行个人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3.仁知孝悌

孝指人们要孝敬父母,悌指在同辈兄弟之间要相互亲爱。《礼记·经解》中讲到:“上下相亲谓之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与!”这里讲的仁爱是建立在亲情血缘之上的。但它在此基础上也扩大了很多方面。比如说先从自己到别人,也从自己再到一个民族、社会、国家。仁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状态,也不是封闭的关门。不然,就看不到人,不与人来往,那就无以说是仁爱了。仁为天地之心,孝为行仁之本。

4.仁为忠恕

孔子在《雍也》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仁为忠恕,就是要求待人忠心。孔子在《卫灵公》里面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5.仁的核心观念和精神

仁是一种德性的品格,仁爱是人格情怀、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礼仪修养。仁爱是道德规范,离不开道德修养,要讲究修身修心,这是创造幸福人生的重要途经。我们可从本质上去理解和分析其核心观念,具有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重要价值。

作为天之尊爵,仁具有内在超越性。爵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把仁称为天爵,突出了仁的崇高地位及内在德行的高度自信。 朱熹说:“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事。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4}这表明了仁有实践的重要性,不仅有仁的观念和理解,还有行,使知行动态统合,使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行为有机结合,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儒家的仁在践履中体知天地之生意仁道,爱的施行是推己及人。在文化领域,从国际视域来看,“爱”是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构成核心,同时也是人类最珍贵的瑰宝。

爱就是仁的根本观念,这是儒学的奠基性重要观念,也为其它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伦理等打下了基础。它带给人极多的益处。

 

二、基督教的爱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圣经的核心讲的就是爱。契普说:“用爱的真理来填满你的心,这爱是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信靠耶稣,让信与爱相连,用爱活出耶稣的生命。爱得越深,能量越大。“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

基督教的爱是圣爱,其含义有以下重要内容:

上帝对人的爱无限,人对上帝的爱作为回应,即爱上帝,也爱邻人。上帝的本质是爱,上帝就是爱。正如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壹4:16)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内。耶和华与以色列之间的爱在先知书中说得那样好:“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以色列的民哪,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耶31:3-4?)上帝对人的爱如同父爱。上帝通过耶稣彰显他的爱,表现于救赎,遍施于所有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爱是最大的诫命。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爱能帮助他人建立德行。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爱是激励(林后5:14)和改变,促进人生命成长。真正的爱能够造就人。“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8:1)可见,爱是完全可以用来造就和帮助人,牧养和辅导人。用爱建立生命,能助力人生,构筑希望。

爱之所以是神圣的,首先是因为它来自上帝,并最终参与到上帝那永恒的爱之中。上帝是最高的善。圣爱具有至高无上性、永恒性。同时在祈祷和行动中实践出圣爱。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神要我们彼此相爱,彼此坚固,彼此和睦,过有爱的人生,这就是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基督教的爱与儒学的仁之对谈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儒学的仁爱思想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影响,也是价值观的主要来源之一和思想根基。“仁者爱人”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慰藉,提供了方法指导,对今天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滋长是一个重要提醒和纠正。而基督教也是崇尚和发扬仁爱思想的,以期抑恶扬善,利他利国利民。不难发现,儒学仁爱思想是中国智慧的具体体现,关怀生老病死,而基督教也是对人充满了爱与关怀。正是基督道成肉身进入世界,在处境中以爱来拯救人类。基督教的爱与中国儒学的仁是相融的,虽有不同的地方(圣爱与仁爱),但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爱人、互助、服务人群,注重爱心、道德品行、和睦和谐、牺牲等,都讲爱,特别是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及现实生活中行出的高尚美德。它们的会通对促进基督教中国化带来深远现实意义。

1.有利于在中国社会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它们的融会对今天社会的人际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中国儒学仁爱思想和道德准则与基督教的爱都要求和睦相爱,彼此关心和帮助,用爱化解矛盾和冲突,这样可改善关系,使家庭和邻居和睦相处,调整心理,扩大胸怀,提高境界。这会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践行。爱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促使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更加宽容包容,友善友爱,使人与人之间加深理解,彼此关爱,彼此帮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彼此扶持。

2.有利于做人修为,提高道德修养,积极进取、有担当

基督教提倡,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上,还要在行为上。仁爱的对象是很广的,要爱人,包括爱一切的陌生人。近年来,有些现象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如老人跌倒不敢扶,这需要重新提倡仁爱。仁爱对解决社会中出现的不和谐显得更加珍贵。基督教强调爱人如己,我们应该注重传扬仁爱的美德,成为提倡者和践行者。把爱与每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我们就会有热情和力量,有涵养和形象,受到尊重和赞扬,工作就会有更好的价值,也会把它做得更好。仁爱之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在世界和自我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可以承担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可以用儒家的仁爱学说和基督教的爱去努力。

儒家文化是一种进取文化,在做人的标准上面有仁、义、礼、智、信。儒学让人有积极进取精神,让人有理想,有作为,其仁爱博大精神,对今天是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基督教也是极力弘扬爱、积极劳动、努力向上追求,圣经说:“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28-31)这与儒家倡导的积极作为有一致性,如要开拓进取,不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是庸懒推卸、不作为,更不是不讲责任、不讲义务。这时刻提醒人们不能腐化,不能停滞不前。要纠正偏差和错误思想,治庸问责,注重接地气、抓落实,要发挥自己的正能量作用,立德立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基督教正是促进这种美好人生。

3.有利于走进中国人民生活,扎根土壤,关爱和服务社群,见证基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论语》)儒家讲亲民爱民,基督教也是讲爱人如己,关爱人群,两者都是爱人,接纳民众,关心和服务他们,因而两者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基督教扎根中国土壤,开花结果,见证基督,荣耀神的名。

4.改变观感,思考和创新自己的神学,直接回应中国教会的需要,建构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

儒学的仁是由己及人,由亲及疏,由内到外,提高新的境界,逐步扩大到普遍的爱,强调自省,以礼为基础,具有人伦和美德特征。仁者爱人,爱人的人,人恒爱之。基督教的爱是源自上帝的爱,从爱神到爱人,爱人如己,正如圣经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路6:31)儒学的仁与基督教的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如果不断实践基督教的爱,会让中国人民看到基督教爱的丰富内容和美好的东西,有良好形象和积极作用,并通过它们的融合,使基督教的思想中国化,发挥出极大的现实价值,造福中国教会和社会,在神学上丰富和创新,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神学体系,为普世教会作出贡献。

 

四、结

      儒家讲仁爱,影响至今,“总之,在传统哲学中,‘道’‘易’‘诚’‘仁’‘太极’等本体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本体。……中国哲学有内在超越的理路,使天道与心性同时作为价值之源,开掘心性,即靠拢了天道;落实行为,即实现了理想。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人生智慧、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在现代仍然是全人类极其宝贵的思想传统和思想资源,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源头活水之一。”{5}对儒学仁爱的优秀传统和现代价值,我们要在新时代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而基督教的爱与之相融,并且是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和谐及人类文明发展,如果将基督教的爱与儒学的仁很好地对谈、会通和阐释,用爱来行动,作光作盐,促进认同、适应和融合,不断挖掘其巨大正能量来服务我国人群和社会,在中国的土壤和处境中具体地实践和见证信仰,将大大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